一、攤鋪與壓實問題
表面離析?:混合料在裝車、運輸或攤鋪過程中因操作不當(如裝料方式錯誤、攤鋪機螺旋葉片磨損)導致粗細集料分離,影響路面均勻性?。
防治措施?:采用分次裝料、調整攤鋪機螺旋葉片高度、增設橡膠擋板等?。
壓實度不足?:因碾壓溫度過低、壓路機噸位不足或碾壓遍數不夠,導致路面密實度不達標。
防治措施?:確保碾壓溫度符合要求,選用合適壓路機并控制碾壓遍數。
邊角缺料與塌邊?:攤鋪時未覆蓋路緣石邊角,或碾壓時未及時處理邊緣混合料,導致局部松散、塌陷?。
防治措施?:人工補料、小型壓路機及時跟進碾壓,并超寬攤鋪2cm?。
橫向/縱向裂縫?:基層開裂反射、路基不均勻沉降或材料收縮導致路面出現規則或不規則裂縫?。
防治措施?:基層處治后鋪設玻纖網,加固地基或更換不合格填料?。
接縫處理不當?:施工縫未垂直切割或未涂粘層油,易引發滲水、松散。
三、材料與工藝缺陷
空隙率不合格?:因油石比控制差、細集料含量低或壓實度不足,導致路面滲水或耐久性下降?。
防治措施?:嚴格篩分集料、控制油石比誤差范圍?。
厚度不足?:松鋪系數未校準或攤鋪機調試不當,導致面層厚度不達標。
防治措施?:試鋪確定松鋪系數,每日檢測調整攤鋪厚度。
四、其他問題
泛油與車轍?:油石比過大或高溫下瀝青軟化,導致路面泛油、車轍變形?。
松散與坑槽?:瀝青粘附力不足或碾壓不及時,集料脫落形成坑槽?。
(注:以上問題需結合具體工程環境優化工藝,如加強過程監測與材料檢驗。)